HADOOP理论学习
HADOOP_HDFS 理论知识学习
通过之前的hadoop 搭建,结合今天所整理的理论学习,可以更加深入的理解hadoop_hdfs的精髓。
一、大数据的本质是分治思想!!!
我有一万个元素(比如单词或元素)需要存储,如果查找某一个元素,最简单的遍历方式是什么?如果说我期望的复杂度是 O(4)呢?
- 如果是从头查到尾,我们需要 O(n)的时间复杂度来查询。
- 通过分治思想,将 10000 个元素取模,就可以达到 O(4)的复杂度。
有一个非常大的文本文件,里面有很多很多的行,只有两行一样,它们出现在未知的位置,需要查找到它们。单机,而且可用的内存很少,也就几十兆。
-
假设 IO 的速度是 500M 每秒,1T 的文件读取要 30 分钟,如果要循环遍历,消耗的时间会非常多,分治思想只需要 2 次 IO。(注意,内存寻址的时间是 IO 寻址的 10 万倍)
-
将1TB 的文件中的每一行读出来,并把每行的hashcode取模,模的大小可以自定义,假设为 2000,就会分成 2000 的小文件,这样可以保证相同的行一定可以去到相同的文件中。之后 2000 个小文件放到内存中排序,最差结果是搜到最后一行能够确定,一共用了 2 次 IO。
如果大文件存储的不是字符串,而是数字。
-
如果是数字,再用hashCode,就不成立了,会打乱原有的值,所以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?
-
同样是读取每一行文件,进行判断 if(readLine() > 0 && <=100) 放到 0 号,以此类推,可以得到一个外部有序,内部无序的文件,再次对内部文件排序,得到一个有序数组,同样是两次 IO。
- 还可以不读取每一行文件,每次读取 50M 大小的文件,可以得到一个内部有序,外部无序的文件,立马就应该想到归并算法,只需要在内存中,维护三个变量,一次开启IO,进行排序就可以。
受限于单机 IO 的瓶颈,开启多集群大数据时代。
总结:大数据的整体思想,分而治之,并行计算,计算向数据移动,数据本地话读取。
如何理解计算向数据移动?
-
分布式计算中task处理数据,task可以理解成是处理数据的计算逻辑,将task优先发送到数据所在的节点,这就是计算向数据移动。
二、HADOOP时间简史
-
《The Google File System 》 2003年
-
《MapReduce: Simplified Data Processing on Large Clusters》 2004年
-
《Bigtable: A Distributed Storage System for Structured Data》 2006年
-
Hadoop由 Apache Software Foundation 于 2005 年秋天作为Lucene的子项目Nutch的一部分正式引入。
-
2006 年 3 月份,Map/Reduce 和 Nutch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(NDFS) 分别被纳入称为 Hadoop 的项目中。
-
Cloudera公司在2008年开始提供基于Hadoop的软件和服务。
-
2016年10月hadoop-2.6.5
-
2017年12月hadoop-3.0.0
-
hadoop.apache.org
三、HADOOP项目以及生态
The project includes these modules:
-
Hadoop Common
-
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(HDFS™)
-
Hadoop YARN
-
Hadoop MapReduce Other Hadoop-related projects at Apache include:
-
Ambari™
-
Avro™
-
Cassandra™
-
Chukwa™
-
HBase™
-
Hive™
-
Mahout™
-
Pig™
-
Spark™
-
Tez™
-
ZooKeeper™
四、分布式文件系统这么多,为什么还需要自己开发一个hdfs文件系统?
-
从以下几点开始分析
-
存储模型
-
架构设计
-
角色功能
-
元数据持久化
-
安全模式
-
副本放置策略
-
读写流程
-
安全策略
存储模型
-
-
文件线性按字节切割成块(block),具有offset,id
-
文件与文件的block大小可以不一样
-
一个文件除最后一个block,其他block大小一致
-
block的大小依据硬件的I/O特性调整
-
block被分散存放在集群的节点中,具有location
-
Block具有副本(replication),没有主从概念(几个副本代表存几个),副本不能出现在同一个节点
-
副本是满足可靠性和性能的关键
-
文件上传可以指定block大小和副本数,上传后只能修改副本数
-
一次写入多次读取,不支持修改
-
支持追加数据
架构设计
-
HDFS是一个主从(Master/Slaves)架构
-
由一个NameNode和一些DataNode组成
-
面向文件包含:文件数据(data)和文件元数据(metadata)
-
NameNode负责存储和管理文件元数据,并维护了一个层次型的文件目录树(文件元数据指的是文件的属性,类似于文件的大小,分布在哪个block块上)
-
DataNode负责存储文件数据(block块),并提供block的读写
-
DataNode与NameNode维持心跳,并汇报自己持有的block信息
-
Client和NameNode交互文件元数据和DataNode交互文件block数据
角色功能
-
NameNode
- 完全基于内存存储文件元数据、目录结构、文件block的映射
- 需要持久化方案保证数据可靠性
- 提供副本放置策略
-
DataNode
-
基于本地磁盘存储block(文件的形式)
-
并保存block的校验和数据保证block的可靠性
-
与NameNode保持心跳,汇报block列表状态
元数据持久化
-
-
任何对文件系统元数据产生修改的操作,Namenode都会使用一种称为EditLog的事务日志记录下来
-
使用FsImage存储内存所有的元数据状态
-
使用本地磁盘保存EditLog和FsImage
-
EditLog具有完整性,数据丢失少,但恢复速度慢,并有体积膨胀风险
-
FsImage具有恢复速度快,体积与内存数据相当,但不能实时保存,数据丢失多
-
NameNode使用了FsImage+EditLog整合的方案:
-
滚动将增量的EditLog更新到FsImage,以保证更近时点的FsImage和更小的EditLog体积
-
EditLog 相当于日志,FsImage可理解为镜像
安全模式
-
HDFS搭建时会格式化,格式化操作会产生一个空的FsImage
-
当Namenode启动时,它从硬盘中读取Editlog和FsImage
-
将所有Editlog中的事务作用在内存中的FsImage上
-
并将这个新版本的FsImage从内存中保存到本地磁盘上
-
然后删除旧的Editlog,因为这个旧的Editlog的事务都已经作用在FsImage上了
-
Namenode启动后会进入一个称为安全模式的特殊状态。
-
处于安全模式的Namenode是不会进行数据块的复制的。
-
Namenode从所有的 Datanode接收心跳信号和块状态报告。
-
每当Namenode检测确认某个数据块的副本数目达到这个最小值,那么该数据块就会被认为是副本安全(safely replicated)的。
-
在一定百分比(这个参数可配置)的数据块被Namenode检测确认是安全之后(加上一个额外的30秒等待时间),Namenode将退出安全模式状态。
-
接下来它会确定还有哪些数据块的副本没有达到指定数目,并将这些数据块复制到其他Datanode上。
HDFS中的SNN
-
SecondaryNameNode(SNN)
-
在非Ha模式下,SNN一般是独立的节点,周期完成对NN的EditLog向FsImage合并,减少EditLog大小,减少NN启动时间
-
根据配置文件设置的时间间隔fs.checkpoint.period 默认3600秒
-
根据配置文件设置edits log大小 fs.checkpoint.size 规定edits文件的最大值默认是64MB
BLOCK 的副本放置策略
-
第一个副本:放置在上传文件的DN;如果是集群外提交,则随机挑选一台磁盘不太满,CPU不太忙的节点。
-
第二个副本:放置在于第一个副本不同的 机架的节点上。
-
第三个副本:与第二个副本相同机架的节点。
-
更多副本:随机节点。 此处要注意,第二次放副本就已经放到了另外一台服务器上。
HDFS 写流程
-
Client和NN连接创建文件元数据
-
NN判定元数据是否有效
-
NN处发副本放置策略,返回一个有序的DN列表
-
Client和DN建立Pipeline连接
-
Client将块切分成packet(64KB),并使用chunk(512B)+chucksum(4B)填充
-
Client将packet放入发送队列dataqueue中,并向第一个DN发送
-
第一个DN收到packet后本地保存并发送给第二个DN
-
第二个DN收到packet后本地保存并发送给第三个DN
-
这一个过程中,上游节点同时发送下一个packet
-
生活中类比工厂的流水线:结论:流式其实也是变种的并行计算
-
Hdfs使用这种传输方式,副本数对于client是透明的
-
当block传输完成,DN们各自向NN汇报,同时client继续传输下一个block 所以,client的传输和block的汇报也是并行的。
HDFS读流程
-
为了降低整体的带宽消耗和读取延时,HDFS会尽量让读取程序读取离它最近的副本。
-
如果在读取程序的同一个机架上有一个副本,那么就读取该副本。
-
如果一个HDFS集群跨越多个数据中心,那么客户端也将首先读本地数据中心的副本。
-
语义:下载一个文件:
- Client和NN交互文件元数据获取fileBlockLocation
- NN会按距离策略排序返回
- Client尝试下载block并校验数据完整性
-
语义:下载一个文件其实是获取文件的所有的block元数据,那么子集获取某些block应该成立
- Hdfs支持client给出文件的offset自定义连接哪些block的DN,自定义获取数据
- 这个是支持计算层的分治、并行计算的核心
五、HDFS数据的一致性怎么理解?
六、HDFS 高可用方案
思路
-
主从集群:结构相对简单,主与从协作
-
主:单点,数据一致好掌握
-
问题:
-
单点故障,集群整体不可用
-
压力过大,内存受限
解决方案
-
单点故障:
- 高可用方案:HA(High Available)
- 多个NN,主备切换,主
-
压力过大,内存受限:
- 联帮机制: Federation(元数据分片)
- 多个NN,管理不同的元数据
-
HADOOP 2.x 只支持HA的一主一备
CAP 原则
-
Consistency:一致性
-
Availability:可用性
-
Partition tolerance:分区容忍性
-
Paxos 算法
- Paxos算法是莱斯利·兰伯特于1990年提出的一种基于消息传递的一致性算法。
- 这个算法被认为是类似算法中最有效的。
- 该算法覆盖全部场景的一致性。
- 每种技术会根据自己技术的特征选择简化算法实现。
- 传递:NN之间通过一个可靠的传输技术,最终数据能同步就可以
- 我们一般假设网络等因素是稳定的
- 类似一种带存储能力的消息队列 -分布式节点是否明确
-
节点权重是否明确
-
强一致性破坏可用性
-
过半通过可以中和一致性和可用性
-
最简单的自我协调实现:主从
-
主的选举:明确节点数量和权重
-
主从的职能:
- 主:增删改查
- 从:查询,增删改传递给主
- 主与从:过半数同步数据
HA方案:
-
多台NN主备模式,Active和Standby状态
-
Active对外提供服务,Standby节点不提供服务,只有Actice节点挂掉才提供服务。
-
增加journalnode角色(>3台),负责同步NN的editlog,不断拉取 Active 的editlogs数据,达到实时性。只能是最终一致性。
-
增加zkfc角色(与NN同台),通过zookeeper集群协调NN的主从选举和切换,FailoverControllerActive(以下简称 FCA)负责监控 NN,如果 NN 挂掉,挂掉的 FCA 释放锁,Standby 节点的 FCA 抢锁,之后会有第三只手伸向挂掉的节点,确认是否为真的挂掉,如果真的挂掉,则将 Standby 改为 Active。 如果是 FCA 挂掉,Standby 节点抢到锁, FCA 会伸向 Active 节点降级为 Standby,将自己升为 Active。如果是网络不通,Zookeeper 与 FCA 连接不上,但是 FCA 可以和 NN 连接,此时无解,概率极低!应该拉一条网线把 FCA 连接到另一台节点进行监控保障。
-
事件回调机制
-
DN同时向NNs汇报block清单
HDFS- Federation解决方案:
-
NN的压力过大,内存受限问题:
-
元数据分治,复用DN存储
-
元数据访问隔离性
-
DN目录隔离block
作者: 发表日期:2023 年 3 月 8 日